当前位置 > 资讯中心 > 新闻中心
温州目标:海西经济区北翼中心城
发布时间:
2009-05-19

转载自《海峡都市报》

温福铁路带来的机遇已经开始显现 开栏的话 浪拍两岸,潮涌海西。 海峡西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出国家和时代赋予的最强音!依托独特区位的福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紧地和周边十一座兄弟城市携起手来,掀起家园建设的热潮。 为了感受和倾听兄弟城市对于海西建设的热情与意见,继国务院发布政策利好当日本报第一时间连线周边兄弟城市之后,本报日前再次派出三路记者,分赴浙江、广东、江西十一座城市,为您发回海西十一城最新资讯和一触即动的海西发展气息。 N本报记者 侯希辰 吕蕴岚 发自浙江 核心提示 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加强福建与浙江的温州等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 作为出现在浙、粤、赣十一城合作名单的第一座城市,日前本报记者赶赴温州,不仅见证了在海西效应的催化下,福建和温州两地交流合作日趋紧密,更感受到《意见》出台后,温州从民间到政府对融入海西的热切之情。据悉,为了落实国务院《意见》,温州近期将启动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五大对接行动”:港口对接,铁路对接,高速公路对接,产业带对接与文化旅游对接。 海西机遇:温州找到新动力 早上8点从福州驱车北上,午饭的光景,就到了温州。 行走在温州街头,“海西元素”处处可见———遍布大街小巷的茶叶店里飘出铁观音的清香,商贸城里老板口中不时冒出的几句福州话、闽南话……无论是闽商,还是温商,最近几天,温州民间层面,对融入海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机遇”是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 林朝发是温州福建商会秘书长,中央出台对海西的政策利好后,这几天电话响个不停,生意上有往来的当地朋友,都拜托他安排时间带他们到福建考察。 林朝发告诉记者,基于目前的境况,海西的机遇于温州而言,同样千载难逢。因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活力主要依靠民营资本的支撑,对资源有限的温州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先天不足”就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所以,如何突破这种资源瓶颈,就成了当前的燃眉之急。“对温州而言,融入海西将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和经济活力。” 林朝发介绍,在温州商人眼里,福建在电子、汽配、服装以及港口运输等产业上都形成比较齐全的产业集群,产业对接基础良好,在“海西”区域内,温州和福建可以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双方资源互补,相互借鉴经验,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了国家政策支持,海西一定会有大发展,而我们把产业转移到福建,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解读政策:政府民间同发力 查阅温州当地媒体报道,记者发现当地学者、专家已开始讨论温州如何与海西对接。“温州完全可以在海西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温州的诉求也完全可以在融入海西中得到实现。”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说,“当务之急,温州要明确在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引领周边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宁德至温州高速公路开通以来,5万温州商人在闽东的投资额高达200亿元,所创办的企业提供10万余个就业机会,总资产近500亿元,其中不乏高新技术产业。 不少温州商人都说,吃过早饭开车不到一小时,就能到福鼎厂房去上班,根本没感觉自己跨省了,“海西战略提得及时,我们跟着国家政策走,没错”。 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则认为,温企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裕,在生产、管理和营销上;福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突出的区位优势、天然良港和核电项目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随着海西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温商在闽投资企业的产品将更具竞争力,拥有更深的腹地和更广阔的市场。 温州市政协委员余德松认为,比起长三角,温州显然跟海西贴得更紧点,在此区域内的竞争优势更突出。 战略部署:雏形初现空间更大 正如“温州模式”的诞生,两地民间企业交流热潮涌动,已经触动了温州的决策层。 在温州市政府,记者找到一份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主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贸易、旅游、港口开发为重点,扩大对台经贸合作交流”。 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员介绍,作为海西、长三角、台湾的三个区域的交汇点,温州坐拥独特区位。早在2006年举行的“海峡西岸区与部分省区合作座谈会”上,他们就表示海西发展规划提出要“延伸两翼,对接两洲(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等思路,这些都与温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而在温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其他政府报告中都已明确提出,要“主动加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这不但可以与福建加强联系,还可通过福建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事实上,现实的对接也早已开始。温州市国内合作办副主任徐基长介绍,温州目前已经与厦门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同时和宁德签订了友好合作城市协议,两地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互访,鼓励两地重点产业间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交流与合作,加强省际边界贸易和劳务合作。另外,作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议的成员,温州举办过联席会议,协作工作一直在进行。 温州市旅游局局长张纯洁,对整合海西东北翼、浙南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推,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随着海西的崛起,温州与福建旅游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对接海西:今年将有五动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温州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天长刚刚从武夷山开完“海西”会议回来,仍然处在兴奋之中。“海西战略的主体是福建,温州是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双方要借助这个政策东风全方面合作,促进发展。” 张处长介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温州处于长三角的南部边缘,与珠三角相距遥远,处在两大经济带的“洼地”。自从国家提出“海西”战略后,温州迅速意识到融入海西是温州的必然选择。2006年9月,温州市发改委下设“海西办”,专门负责与福建的联系与项目对接。 张处长拿出新制定的《海峡西岸蓝皮书》告诉记者,目前温州与福建的民间交流十分活跃,政府互动进展顺利,双方合作重点将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共建上形成协商机制;二是在产业合作上形成对接机制;三是在资源配置上形成互补机制;四是在市场开发上形成畅通机制;五是在政策保障上形成衔接机制。 “在政策保障上形成衔接机制有利于促进海西融合进程!”张处长表示,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区域内各地出台的种种政策协调互认,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层面对“海西”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温州融入海西,突破瓶颈,实现整体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温州市刚出台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研究》,其中就透露今年该市将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方面,着重开展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产业带、文化旅游等五个领域的对接行动。 温州知多少 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00;区号:0577;车牌号:浙C。 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南接闽北,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99.8万人(2008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处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